房产:智能建造“加速度”
在众多因素叠加背景驱动下,众多房企都在发力探索建筑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径。
从 " 制造 " 到 " 智造 ",建设智慧城市的雄心已经存在多年了。数字化时代,智能化、智慧化转型可以说是产业升级的方向。
11 月 10 日,住建部网站发布通知称,决定将北京市、天津、重庆等 24 个城市列为智能建造试点城市,试点为期 3 年。
通知要求,试点城市要严格落实试点实施方案,建立健全统筹协调机制,加大政策支持力度,有序推进各项试点任务,确保试点工作取得实效。要及时总结工作经验,形成可感知、可量化、可评价的试点成果,每季度末向住建部报送试点工作进展情况,每年年底前报送试点年度报告。
试点预期目标主要包括加快推进科技创新,提升建筑业发展质量和效益;打造智能建造产业集群,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;培育具有关键核心技术和系统解决方案能力的骨干建筑企业,增强建筑企业国际竞争力三个方面。
今年年初,住建部发布的《" 十四五 " 建筑业发展规划》提出,到 2035 年,以建设世界建造强国为目标,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、质量安全可控、标准支撑有力、市场主体有活力的现代化建筑业发展体系。
7 月 5 日,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了《关于征集遴选智能建造试点城市的通知》,明确了开展智能建造城市试点的工作目标、重点任务和工作要求等内容。为更好引导各地开展智能建造试点工作,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负责人对通知进行了解读。
什么是 " 智能建造 " 呢?
智能建造,是指在建造过程中充分利用智能技术和相关技术,通过应用智能化系统,提高建造过程的智能化水平,减少对人的依赖,提升建设安全性,提高建筑的性价比和可靠性。
智能建造涵盖建设工程的设计、生产和施工三个阶段,借助物联网、大数据、建筑信息模型(BIM)等先进的信息技术,实现全产业链数据集成,为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支持。
住建部数据显示,今年前三季度,全国建筑业总产值 20.6 万亿元,同比增长 7.8%。2021 年,建筑业总产值 29.3 万亿元,同比增长 11%,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7%,有力支撑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。
然而,长期以来,我国建筑业主要依赖资源要素投入、大规模投资拉动发展,建筑业工业化、信息化水平较低,能源资源消耗较大、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比较突出。
" 建筑业仍然是粗放式劳动密集型产业,是非常传统的行业,还面临生产方式粗放、劳动效率不高等问题。"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、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王鹏表示。
王鹏还表示,参与试点的城市,建筑行业会经历数字化转型的快速增长期,相关项目能得到政策、资金以及应用场景的支撑。同时,随着这些城市的建筑行业数字化水平提升,未来城市整体的智慧化程度、智能治理程度、智慧社区的建设都会得到促进,有利于整个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。
发展智能建造有什么重要意义?
发展智能建造,一是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;二是稳增长扩内需、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的重要举措;三是顺应国际潮流、提升我国建筑业国际竞争力的有力抓手。
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、数字化领域专家袁帅表示,智能化、智慧化发展是所有行业在数字时代进一步发展的方向。
王鹏也认为,建筑行业进行数字化转型,目前还存在难点,需要龙头企业牵引,突破核心技术,推动行业转型升级,还需要有相关的资源和建筑智能化的应用场景。
值得一提的是,碧桂园旗下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,成立之初业务瞄准的第一目标就是智能建造机器人,随着建筑领域智能化建造的不断推进,博智林在智能建造研发及应用方面也取得较大进展。
碧桂园总裁莫斌在 2022 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,建筑机器人的发展对公司主营业务来说,就像 " 老虎插上翅膀 ",将会为主营业务带来更多的效益,也能为国家、社会及投资人创造更大的价值。
根据通知,24 个城市具体为北京市、天津市、重庆市、河北雄安新区、河北省保定市、辽宁省沈阳市、黑龙江省哈尔滨市、江苏省南京市、江苏省苏州市、浙江省温州市、浙江省嘉兴市、浙江省台州市、安徽省合肥市、福建省厦门市、山东省青岛市、河南省郑州市、湖北省武汉市、湖南省长沙市、广东省广州市、广东省深圳市、广东省佛山市、四川省成都市、陕西省西安市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。